为传承与弘扬劳动精神,拓宽书院学子耕读文化视野,引导学子在身体力行的劳动实践中提升动手能力、体会劳动的艰辛与不易,4月27日下午16:00,2023“行·知”校园耕读文化节之“行知·插秧”基地实践顺利开展,20名师生一同前往重庆市合川区南津街花园社区校外劳动实践基地,开展以水稻文化研习、育苗插秧等为主要内容的劳动实践,深入地里田间感悟自然,传承传统农耕技艺。
春耕育秧,掌握四大关键点
水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自古以来便拥有重要的经济作用和文化价值。活动过程中,重庆雾水山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刘芸老师从水稻的历史起源出发,向同学们介绍了南北方水稻生长的差异和育种方式,引导书院学子认识了解水稻稻种培育框架;随后,刘老师还以“春耕育秧”为主要内容,带领同学们深入田间实地观察秧苗生长态势,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丰富同学们的劳动知识与技能水平。讲解过程中,刘老师告诉同学们:“春耕育秧要掌握播种期、播种量、水分管理和移植秧龄四大技术关键点,只有给予稻种适宜的生长温度,把控好其生存环境的透气性和保水性,才能为秧苗的茁壮生长打下坚实基础。”
稻田插秧,播种希望满谷仓
禾苗青青,稻田插秧正当时。四月的和风中书院师生整装待发,在基地负责人刘芸老师的带领下开启稻田插秧季。活动过程中,插秧小分队团结一心、分工协作,扯秧苗、运秧苗、栽秧苗……同学们一步步推进,在手脑并用的稻田实践中熟练掌握插秧技巧,用辛勤的汗水为大地焕新绿意,每个人都满头大汗,但乐在其中。来自2021级梅若书院、智能工程学院的刘璐同学由衷的感慨到:“就像刘老师所说,插秧虽是体力活,但也需掌握‘后退’技巧。以后退的方式插秧不仅能看清楚秧苗的间距和整齐度,还能防止对秧苗造成伤害。反观我们自身亦是如此,在面对困境时要学会看透‘退与进’,不能只埋头苦干而忘了抬头思考。”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本次“行知·插秧”基地实践活动正是想要通过同学们沉浸式的田间插秧体验,在“深一脚浅一脚”的自然感知中,感受“粒粒皆辛苦”的辛劳与不易,让同学们走进稻谷文化、感受农业生活,不负农时不负春,增强劳动教育的时代性。
撰稿:李博洋
供图:蒋璐阳
别都书院学生自治委员会供稿
书院部转稿